2)第二百九十六章 激进_伐清1652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定国还是想要讨价还价的,态度也十分坚决,广州和澳门的贸易权和即将筹建的南洋水师,他必须要有一个。

  理由也无可反驳,为了征战安南!

  对此,孙可望和孙征淇自然不会同意,陈齐策,邓耀等主将也并不愿意归属到李定国的麾下。最后双方都各退了一步,“广州武器局”归李定国了,但海南划出了广东,独立成“南洋镇”,同时也是即将组建的南洋水师的基地。

  李定国本来想要的就是“广州武器局”,海贸和水师不过是幌子罢了。他自然也听说过海贸很赚钱,同样知道水师很重要,但他对这些都没有很浓厚的兴趣。打仗看的,最终还是有多少骑兵和枪炮。

  而郑成功这边,孙可望同样做出了妥协,他一开始给对方的条件本来就是极度苛刻的,实际上是一种试探,要看的是郑成功的反应。

  郑成功其实也并没有真的要和孙可望决一死战的意思,特别是张煌言再三劝告之后,他更加没了战胜孙可望的信心。既然有得谈,他撇下李定国和孙可望私底下谈,也不是不可以。

  最终,郑成功拿回了漳州府,延平府,他直接管辖的地方则变成了漳泉二府,但是军队方面,孙可望并没有丝毫松口的意思。

  对于郑成功,孙可望是不担心他主动挑起战事的,毕竟刘文秀和李来亨都不会支持他,张煌言又是鲁王一系的,和郑成功亦敌亦友,李定国恐怕更不好直接干预,如此反而是给了孙可望直接覆灭他的机会。

  所以在土地这一块,孙可望的底线是福建全省,只要对方兵马不变,攻下台湾之后,必然元气大伤,若要经营台湾,他就绝对没有能力再逐鹿中原了。

  或许这个时代,只有孙可望最清楚,攻取台湾是功在千秋,但至少在当代,是看不到什么好处的,甚至几十年内,都是亏本的买卖。

  但若是郑成功无法攻取这块土地,那他就没有任何保留那么多军队,以及郑家船队的理由了。

  经过一番并不那么好看,更谈不上文雅的讨价还价之后,各方势力总算是勉强就最终的“内阁大会”达成了一致。

  台面上的体面,就是要靠台面下的不体面换来的。内阁大会上的其乐融融,有说有笑,靠的是这些各派力量的话事人们,近半个月的博弈与妥协,以及无数居中协调的亲信们。

  土地,人口,兵马的限制与分割,工坊,贸易的分配,以及孙可望借助这些外力,要对新朝进行的制度改革和权力制衡,也顺水推舟,作为谈判条件了。

  而与此同时,钱谦益,王夫之,黄宗羲等人,也开始走动了起来。孙可望要在各省建立书院的消息早已经传开。在钱谦益,王夫之的努力,以及岳麓书院,白鹿洞书院的盛名之下,各省只要是稍有名气的文人,都想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e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